如何“扮演”某种牌型并从中获利
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,我们需要在一手牌局中扮演一手牌。为什么要扮演?
从数据显示,选手从德州中所获得的利润90%以上来自于对子成牌,假设选手以理想范围在各个位置开池,除去对子底牌,其余范围需要组成对子或更强牌型来获胜,而非成对底牌击中翻牌成对的概率为33%,也就是说3次有2次会错失翻牌,为了获得至少收支平衡,必须要利用自身的范围来扮演特定牌型来抢下部分底池。
如何扮演呢?我们需要用行动和下注量“告诉”对手,我们所持有的是强范围中的特定手牌。能不能扮演好牌型是能否打好翻后的重要技术概念之一。接下来,我们将如何就这一概念来详细解读。
扮演范围中的特定手牌是指,在特定环境下,你利用行动和下注量,引导对手相信你持有范围中特定的手牌。
事实上,这种方法是选手们广为使用的。也就是说,特定情况下,对手可能会猜到你的意图。为了利益最大化,在特定情况下,我们要表达出与手持牌型完全相反的牌来。换句话说,我们在打价值时,要打得想希望对手跟注的诈唬一样。而当我们诈唬时,我们要打得像在拿价值一样。
你需要明白的是,大部分牌手会相信对手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手手牌的强度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大部分牌手就是这么做的,强牌重注,弱牌控池,你可以想一想,你是不是这么玩牌的。所以,当他们看你这么做的时候,就会理所应当去认为,我们应该基于对手的思维来表达特定手牌。
以上情况也有例外,就是当我们考虑诈唬时,但是实在无法表现出自身范围外的手牌时,这时候还是放弃吧,谁都不可能赢下任何一手牌局。当我们拿到强牌想最大化价值的时候,需要考虑在对手眼里,我们什么样的行动和下注量在他们眼里会是诈唬。
概念大家到这里应该都明白了,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一视同仁的去实行呢?不是,玩家类型不同,我们的行为和下注量也应当有所不同。
对于跟注玩家,他们所寻求的与非常紧的玩家是相反的,他们寻求的是跟注的理由。这类对手读牌能力非常差,只专注于自己有什么牌,根本不会管你在扮演什么。所以对付他们,完全没有扮演的必要,不要去考虑范围,实打实就行,稍稍放宽价值范围,缩进诈唬的范围。
松且被动的玩家可以归为跟注站,强牌重重的拿价值,中弱牌控池。对于疯鱼型玩家也没有太多必要去扮演,主要策略是在翻牌前要紧,拿到成牌时交给他们去下注,在打抽牌时可以激进些,转牌是重要的时机。由于他们的范围非常宽,牌力通常不强,转牌有足够的弃牌率。松凶型玩家可能是最难对付的,他们拥有非常强的读牌能力,打法看似飘忽,实则稳定。他们会激进的争夺小底池,争取有足够EV的大底池,对付这类玩家要跟上他们的思维层级。